首页

女主论坛济南逆光女王

时间:2025-05-29 18:53:06 作者:中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连续五年攀升,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浏览量:59476

 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(记者 夏宾)过去十多年来,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蹄疾步稳,城市与乡村数字化建设齐头并进,民生福祉持续提升。

  中国质量协会近日发布的《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研究报告》(下称“报告”)显示,2024年城市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指数(DES-CSI)达86.4分,同比提升1.4分,连续五年创新高;2024年数字乡村建设满意度达80.9分,连续两年增长,数字乡村发展动能不断释放,彰显“数字惠民”实效。

 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,中国10余个重点城市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总体呈现稳中向好态势。

  报告显示,2024年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州、杭州、苏州6个城市满意度首次迈进88分门槛,形成“第一梯队”;重庆、武汉以超城市平均分(86.4分)的表现紧随其后。15个城市满意度实现同比提升,长沙、杭州、深圳、北京增幅均超2分,数字经济“头部效应”与“整体跃升”特征显著。

  从服务业态看,20个数字经济主要业态满意度均超过85分,即时通讯、移动支付、线上直播位列前三。其中,线上直播、智慧旅游等新兴业态满意度提升最快,反映出数字技术与生活服务深度融合成效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生成式人工智能在16个城市的平均使用率达34.1%,较2023年激增26.3个百分点,已融入办公、学习、娱乐等多元场景,但生成信息真实性、功能实用性等仍需突破瓶颈。

  从发展维度看,数字竞争、参与、保护指数均显著提升,消费者对创新应用丰富度、消费维权效率、交易安全的认可度大幅提高。尽管数字共享指数出现回落,但70.6%的受访者认可数字经济提升个人生活质量,折射出技术进步对民生的直接赋能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数字乡村建设满意度持续提升,差异化发展路径成效初显。建设数字乡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。报告显示,2024年数字乡村建设满意度达80.9分,较2023年提升0.7分,连续两年保持增长。分省市看,北京以87.2分领跑,山东、河南超81分形成“第二梯队”;甘肃后发优势显著,满意度提升2.3分,成为进步最快省份。

  在发展维度上,数字乡村竞争指数提升显著,智慧农业、农村电商等业态蓬勃发展,乡村物流体系持续优化,农产品网络销售从业者数量显著增加。然而,数字参与指数出现回落,反映出乡村居民数字技能熟练度、网络消费潜力仍待挖掘。

  此外,数字共享指数稳步提升,83.7%的受访者认可网络质量与生活便利性的改善,但数字医疗、数字养老等民生领域仍需补短板。

  针对调研发现的城乡数字化发展不均衡、民生领域服务短板等问题,中国质量协会给出多项建议,一是构建城乡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体系,重点提升乡村数字医疗、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。二是因地制宜培育农村电商、乡村文旅等特色产业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数字乡村建设。三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,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,让数字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黑龙江开展主题促消费活动 预计直接拉动消费近10亿元

当天,第44届中国(福州)国际汽车博览会(以下简称:“福州国际车展”)暨“全闽乐购 焕新生活”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广活动在福州开幕。

创造多项世界纪录 深中通道有哪些创新技术

南宁10月28日电 (林浩 胡彬)“在长者食堂就餐,不仅可以享用好吃又量足的饭菜,大家还可以相互沟通交流,丰富精神文化生活。”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城厢镇东安村村民蔡家朝近日接受采访时说。

法国推出奥运反诈APP便于消费者维权

按照2.7%的费率交了中介费的买房客,已经“哭晕”在社交平台:“就想知道之前签了合同,还没网签的人会退钱吗?”“昨晚11点签合同的冤大头”“要是迟几天,就能少花10多万元”……

择一事终一生:集安“国门桥”上的铁路守卫者

以糖尿病患者为例,“虽然他们需要控制血糖,但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拒绝米饭等主食。细粮仍是淀粉的主要来源,只是要避免过度摄入,同时避免摄入糖饮料、甜粥等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。在饮食上,力求均衡,避免单一化,糙米、全麦等粗粮的均衡食用,是更为健康的选择,适量搭配有助于保持血糖稳定。”钱红宇分享。

拉日铁路候车室:赏藏族歌舞 点亮高原之旅

聚焦新质生产力,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能。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,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、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,具有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特征。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,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社会70%的技术创新成果,涵盖了80%的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和90%的高新技术企业。新征程上,必须以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能,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活力。深刻把握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,转变发展方式、调整产业结构、转换增长动力;鼓励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、广泛参与重大科技攻关,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;引导民营企业合理布局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量子信息、基因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充分利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、技术和市场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